"
我看著她,又看向王浩。
"道歉我接受,但回家,不可能。
"我把孩子遞給王浩,"我今天來,是想把話徹底說清楚。
"
我坐在沙發上,看著他們:"王浩,林薇。
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把親情和金錢混在了一起。
我以為我的付出是愛,但在你們眼裡,它只是一個可以被清算的數字。
"
"媽,我們真的知道錯了。
"王浩急忙說。
"知道錯了,那就用行動來彌補。
"我語氣堅定,"那五十萬,是我為你們付的首付,它不是食宿費。
從法律上講,它屬於贈予,我不會要回來。
"
王浩和林薇聽到"不會要回來",明顯鬆了一口氣。
"但是,"我話鋒一轉,"這筆錢是你們欠我的。
不是用『食宿』來還,而是用你們對我的贍養來還。
從今天起,你們每月給我三千塊錢的贍養費,直到我去世。
這筆錢,不是讓你們養我,而是讓你們記住,親情是無價的,但你們卻把它明碼標價了。
"
三千塊錢,對於他們還著房貸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王浩和林薇猶豫了。
三千塊,意味著他們每個月的經濟壓力會更大。
"怎麼?
捨不得?"我冷笑了一聲。
"媽,我們不是捨不得,只是現在壓力太大了……"王浩試圖討價還價。
"壓力大,你們就該知道,當初那五十萬,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站起身,"如果你們同意,以後逢年過節,我會來看孩子。
如果不同意,那我們之間的金錢關係和親情關係,就徹底斷了。
"
最終,在現實的重壓下,王浩和林薇妥協了。
他們同意每月給我三千塊錢的贍養費。
10 :結束與新的開始
我用一種冷酷的商業模式,重新界定了我和兒子之間的關係。
每月三千塊錢的贍養費,讓王浩和林薇徹底感受到了失去我的代價。
他們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也學會了自己動手處理家務和帶娃。
他們的婚姻,在重壓之下,雖然磕磕絆絆,但總算開始走向真正的獨立。
而我,李秀蘭,用那句話作為人生的分水嶺,徹底開始了我的新生活。
那三千塊錢,我沒有動用,而是存進了另一個帳戶。
我依然靠著我的縫紉工作,養活自己。
我不再是那個圍著兒子兒媳轉的"老媽子",我是一個有工作、有收入、有自己小天地的獨立女性。
我甚至報名了老年大學,學習了書法。
五十萬的付出,換來了三年的"食宿抵消",以及後半生的清醒和自由。
我終於明白,親情不是一場無條件的奉獻,它需要邊界,需要尊重。
當兒子用金錢來清算我的價值時,我的心雖然痛,但也因此得以解脫。
我離開了那個冰冷的家,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李秀蘭的晚年,不再依靠任何人,她依靠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