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裡面的東西抽了出來。
最上面的,是幾本深紅色的存摺,和幾張銀行卡。
林婉婷隨意翻開一本存摺,目光掃過上面的餘額數字。
她的眼睛瞬間瞪大了。
又慌忙翻開另外幾本。
每一個上面的數字,都讓她心跳加速,呼吸變得急促。
這些存摺上的金額加起來,是一個她從未想像過,婆婆會擁有的龐大數字。
遠遠超過她所知的那筆令人羨慕的月退休金所能累積的數額。
存摺下面,是幾份房產證。
她顫抖著手打開。
其中一份,是現在他們居住的這套三居室的房產證,產權人名字,清晰地寫著「沈明霞」。
另一份,則是一套位於市中心黃金地段,面積更大的高檔住宅的房產證,產權人同樣是她婆婆。
還有一份,看起來像是一套商鋪的產權證明。
林婉婷感覺自己的腿有些發軟,幾乎要站不穩。
她扶著沙發邊緣,慢慢坐了下來,手裡緊緊攥著那幾本仿佛有千斤重的證件。
最後,她從文件袋底部,抽出了一張手寫的清單。
清單條理清晰地羅列著:
名下所有銀行存款及理財金額總計(附存摺及卡)。
自住房產一套(XX小區X棟XXX),市價約XXX萬。
投資房產一套(XX府X棟XXX),市價約XXX萬。
臨街商鋪一間(XX路XXX號),市價約XXX萬,目前年租金XX萬。
某科技公司原始股股權證明(附文件),估值約XXX萬。
在清單的最下方,沈明霞加了一行備註:
「以上為我個人名下主要資產明細。此前未曾告知,是覺時機未到,亦不願助長不勞而獲之心。然昨日『不持家』之論,令我深思。吾之財富,源於畢生積累與投資,每一分皆合法清白,如何使用,我自有分寸,無需他人置喙。」
「嗡」的一聲,林婉婷只覺得一股熱血衝上頭頂,耳邊一片轟鳴。
手裡的紙張和證件仿佛變得滾燙,讓她幾乎拿不住。
婆婆……竟然這麼有錢?
不僅僅是那兩萬塊的退休金!
這些房產,這些存款,還有公司的股份……
她一直以為,婆婆只是個退休金比較高的普通退休教師而已。
她一直以為,這個家主要是靠她和建國撐著。
她一直以為,婆婆偶爾買些貴的水果、衣服,是享受了他們的福蔭,卻不懂得體諒他們年輕人的壓力。
所以,她才敢那樣理直氣壯地指責婆婆「不持家」。
可現在……
想起自己昨天那副振振有詞、教導婆婆該如何省錢的嘴臉,林婉婷臉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記耳光。
羞愧、震驚、難以置信,還有一絲巨大的惶恐,瞬間將她淹沒。
她傻眼了。
徹底地傻眼了。
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客廳里,對著滿桌子的「財富」,失魂落魄。

章節三:追尋與塵封的往事
沈建國被妻子帶著哭腔的電話緊急召回家時,看到的正是這樣一幕。
林婉婷臉色蒼白地坐在沙發上,面前攤著一堆紅本本和存摺,眼神發直。
「怎麼了?媽呢?你說媽留了張字條就走了?這些東西是哪來的?」沈建國連珠炮似的發問,心頭籠罩著不祥的預感。
「是……是媽的……」林婉婷聲音顫抖,將那張清單遞給丈夫,「建國,我們……我們好像從來都不了解媽……」
沈建國接過清單,快速瀏覽。
他的臉色也從最初的疑惑,變為震驚,再到凝重。
他的震驚程度,絲毫不亞於妻子。
作為兒子,他知道母親是資深教師,退休金不菲,也隱約知道母親似乎早年買過房。
但他從未想過,母親的資產竟然雄厚到如此地步!
這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媽怎麼會……」他喃喃道,目光落在母親留下的便簽上,「『靜一靜』……她會去哪裡?」
夫妻倆此刻也顧不上去細究這些資產的來龍去脈,當務之急是找到母親。
他們開始瘋狂地給沈明霞打電話。
關機。
一直關機。
聯繫所有可能知道母親去向的親戚、她以前的同事朋友。
得到的回覆都是:「沒看見啊」、「沒聯繫過」、「不知道她出去了」。
沈明霞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焦慮和悔恨,開始像藤蔓一樣纏繞上林婉婷的心。
她第一次意識到,那句輕飄飄的「不持家」,可能對自尊心極強的婆婆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
而他們作為子女,對母親的了解和關心,又是何等的匱乏。
「現在怎麼辦?媽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林婉婷的聲音帶上了哭音。
沈建國煩躁地抓了抓頭髮,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媽不是衝動的人,她說了靜一靜,應該不會做傻事。我們再想想,她還有什麼地方可去?」
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
「老房子!對,紡織廠那邊的老家屬院!那房子當初說是賣了,但媽一直捨不得,會不會……」
那是沈建國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父親去世後,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的地方。
後來他們搬進了新家,老房子就一直空著,母親偶爾會回去打掃。
兩人立刻驅車趕往位於城東的老舊小區。
小區很有年頭了,牆壁斑駁,樓道昏暗。
找到那個熟悉的門牌號,沈建國用母親之前給他的備用鑰匙,顫抖著打開了房門。
屋內乾淨整潔,仿佛一直有人居住。
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樟腦丸和舊書籍的味道。
在臥室的書桌抽屜里,他們找到了一個厚厚的、看起來有些年頭的硬殼筆記本。
鬼使神差地,沈建國翻開了它。
這不是日記,更像是一本雜記。
裡面斷斷續續記錄著沈明霞這些年的心路歷程,還有一些重要的財務決策。
字裡行間,他們窺見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沈明霞——
那個在兒子眼中,一直清高、甚至有些不通世故的教師母親。
原來,在沈建國上大學時,沈明霞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潛力。
她利用多年的積蓄和向學校爭取到的教職工優惠,除了自住房,咬牙貸款買下了第一套投資房和那間商鋪。
那時她白天上課,晚上批改作業之餘,還在研究政策和市場。
為了還貸,她節衣縮食,甚至偷偷在假期接私教課,卻從不在兒子面前表露分毫。
筆記本里夾著幾張泛黃的剪報,是關於當年那個科技公司的報道。
原來,那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是她早年教過的一個學生,創業初期遇到困難,來求助恩師。
沈明霞看好那個學生的項目和為人,毅然拿出幾乎全部積蓄,以入股的形式幫助了他。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她瘋了,把血汗錢投給一個虛無縹緲的項目。
她卻頂著壓力,堅持了自己的判斷。
後來,那家公司成功上市,當初的原始股價值翻了幾百倍。
這些投資和選擇,需要何等的遠見、魄力,以及背後承受的壓力和孤獨?
而這些,她從未對兒子兒媳提起過。
在最近的記錄里,他們看到了這樣的話:
「退休金到帳,給建國他們轉了一萬,說是補貼家用,婉婷收下了,卻沒說什麼。或許覺得是理所應當了吧。」
「看中一件羊絨大衣,質地很好,想想還是沒買。不是捨不得,是怕婉婷又說不會過日子。在自己家,花自己的錢,何時變得如此小心翼翼?」
「今天買了榴槤,小濤很喜歡。婉婷的話卻像盆冷水。『不持家』……我持家的時候,她還在上學吧。我的財富,是我一手一腳,憑眼光和努力掙來的,為何現在連買點喜歡的東西,都要被質疑?」
「心有些涼。或許,我該重新考慮一下未來的生活。這些資產,原本是想等他們真正成熟、懂得感恩與尊重時,再交託。現在看來,是否需要保留?」
看著這些樸實卻錐心的文字,沈建國的手在顫抖。
林婉婷更是捂住了嘴,淚水奪眶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