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重新看向公公婆婆,語氣冰冷而清晰:「爸,媽,你們口口聲聲說一家人。請問,哪家的一家人,會把兒媳婦排除在家庭聚會之外?哪家的一家人,會在享受兒媳婦經濟上的『幫襯』時,覺得理所應當,而在情感上卻連最基本的尊重和接納都吝於給予?」
「樂樂的學費,我不是出不起。但我出這筆錢,是出於情分,不是本分!是因為我把你們當家人,把樂樂當親侄子!可你們呢?你們把我當什麼?一個可以隨意忽視、需要時又必須無條件付出的提款機嗎?」

李婉秋的質問,句句在理,字字誅心。餐廳里一片死寂,只有她因為激動而略顯急促的呼吸聲。公公張建國頹然坐回椅子上,胸口劇烈起伏,像是喘不過氣來。婆婆王淑芬眼神慌亂,下意識地想去扶丈夫,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張瑤也閉上了嘴,臉色難看地低著頭擺弄著衣角。她意識到,這次嫂子是動了真怒,而且抓住了他們的致命把柄——理虧。
張偉看著對峙的雙方,張了張嘴,最終卻什麼也沒說出來。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認識到,妻子在這個家裡承受了多大的委屈,而自己以往的「和稀泥」是多麼的愚蠢和傷人。
第六章:沉默與新生
那場激烈的衝突,最終以公公的氣憤離席和婆婆的慌亂安撫(主要是安撫公公)而暫告一段落。沒有贏家,但固有的家庭權力結構,已經被李婉秋這決絕的一擊,敲開了一道深深的裂縫。
李婉秋沒有再多言,她拿起自己的包,徑直離開了公婆家。這一次,張偉猶豫了一下,最終沒有像往常一樣留下安撫父母,而是追著李婉秋走了出來。
回家的路上,兩人一路無話。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
從那天起,很多事情悄然改變了。
公公張建國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和李婉秋說話,甚至不太願意看到她。婆婆王淑芬的態度變得小心翼翼,說話做事不再像以前那樣理所當然,甚至會偶爾主動關心一下李婉秋的工作和身體。小姑子張瑤似乎也收斂了些,雖然依舊不親熱,但那種明目張胆的輕視不見了。
張偉經歷了最初的震驚和不知所措後,開始嘗試真正地理解妻子。他回想起婚後的點點滴滴,才驚覺李婉秋的隱忍和付出。他第一次鄭重地向李婉秋道歉,承認自己過去的忽視和懦弱。夫妻二人進行了一次徹夜長談,雖然傷痕不會立刻消失,但關係開始朝著更平等、更坦誠的方向發展。
至於樂樂的學費,最終是由張偉的弟弟和弟媳自己解決的。公婆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理直氣壯地要求李婉秋和張偉承擔。李婉秋用她的反抗,為自己贏得了應有的尊重,也打破了那個看似牢固的「義務」枷鎖。
李婉秋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她只是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解脫。她明白,尊重不是靠一味討好和隱忍換來的,有時候,你需要亮出自己的底線和鋒芒。
她依然會去公婆家,盡該盡的孝道,但不再像以前那樣卑微和討好。她開始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興趣愛好上,整個人變得更加自信和舒展。
李婉秋的這場「學費風波」,看似衝動,實則是積怨已久的必然爆發。
她用一種近乎決裂的方式,捍衛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尊嚴和地位。
有時候,打破僵局需要勇氣,而真正的和諧,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