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上門養老,兒媳怒懟:你幫小叔子買房和還房貸,要養老去找他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有時寧可委屈自己,也要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好的親情能帶來溫暖,能照亮前方的道路,能讓一個家庭充滿溫馨和快樂,只不過人心很複雜,特別是在多子家庭中,有些父母卻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要麼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要麼只喜歡其中一個孩子,以至於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不受重視的內心又變得敏感脆弱,可以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若是太過偏心,家庭成員間又怎麼能和睦相處。

徐蕾和丈夫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兩人剛見面就對彼此生出好感,最後也確定了戀愛關係,交往半年後,便開始了談婚論嫁,只不過想要結婚,就繞不開彩禮和房子,早在談戀愛的時候,徐蕾就知道丈夫雖然作為老大,但在家裡卻並不受關注,父母把所有的寵溺都給了弟弟,為了能讓父母重視自己,丈夫從小就很懂事,他幫忙做家務,努力學習,從來都沒有讓父母操過心。
可即使如此,父母還是把重心放在了弟弟的身上,所以這次結婚,他也知道父母肯定不會幫忙,結果也如他所料想的那般,母親告訴他:家裡條件不好,想要結婚一切就只能靠他自己了。知道丈夫的過往後,徐蕾決心陪他共同承擔,於是說服了父母,不要求男方家買房,彩禮也只要了六萬。

就這樣,兩人順利地踏入了婚姻,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徐蕾也發覺了公婆確實很偏心,比如飯菜只會按照小叔子的口味去做,小叔子在家裡也不需要做任何的家務,更讓徐蕾無法理解的是,婆婆還要求自己和丈夫每月要各自上交三千塊錢作為生活費,而小叔子卻並不需要這樣做,何況自己和丈夫白天上班,基本上都在外面吃,周末在家有時還得自己去買菜,徐蕾覺得婆婆的要求很不合理,但丈夫卻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在丈夫的面子上,徐蕾也就沒去計較了。
但時間長了,徐蕾也心疼丈夫,更看不慣公婆的做法,於是家裡沒少發生爭吵,直到那次小叔子準備結婚時,婆婆居然為他買了房子付了首付,這讓徐蕾的心裡很不平衡,後來更是從親戚那邊得知,小叔子的房貸還是婆婆在還的,這下徐蕾徹底生氣了,婆婆又沒有工作,哪來的錢還房貸,還不是從他們兩人上交的生活費里拿的。

想清楚這些後,徐蕾果斷帶著丈夫搬了出去,就這樣過了好幾年,婆婆的身體每況愈下,身邊也需要人來照看,可小叔子一家卻對此保持了沉默,婆婆無奈之下只好來了老大家,開口便說道:兒媳,我身體不太好,以後能不能在你家養老。可徐蕾聽完卻冷冷地說道:你幫小叔子買了房,還幫他還了房貸,想要養老就去找他好了,我們可不欠你的。婆婆聽完後悔萬分,最後只能回了老家。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作為父母,需要在子女的面前做好榜樣,更需要做到平等對待,若是一碗水端不平,只偏愛自己喜歡的孩子,卻無視另一個孩子的付出,長此以往,只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更會讓家庭關係變得一團糟,正如作家拾遺說過的:多孩家庭的紛爭根源,不是兄弟姐妹的分愛,而是父母的不公正。父母的不公正,會讓原本親密無間的兄弟姐妹,變得離心和陌生。#婚姻##情感##情感事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