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注意|危險!2025年日本目擊熊次數及傷人事件大幅上升 野外遇到熊怎麼辦?
熊出沒注意|近年來日本野熊出沒次數急劇上升,2025年更創下新高,無論是山野還是市郊、學區甚至住宅區都頻繁傳出目擊與人身傷害事件。近期有消息指白川鄉、札幌市郊出現野熊,令當地人心惶惶!
今期編輯將結合2025年最新數據,詳細解析熊出沒的現狀、背後原因,並教你在野外遇到熊時如何保命並預防危險!若是最近打算到日本郊遊遠足的朋友就要注意啦!
2025年熊出沒新聞逐月增加
岩手縣北上市的瀨美溫泉在10月16日發生疑似熊襲事件。一名50多歲男性員工在清潔露天溫泉時失蹤,現場留有大量血跡。警方於上午11時15分接獲溫泉支配人報案,指工作人員失去蹤影,且露天風呂內有疑似血跡。警方趕赴現場後發現,清潔工具散落四處,血跡延伸至圍欄外。由於男子自上午10時起獨自作業後失聯,警方懷疑可能遭野生熊襲擊,警察與市政府及狩獵協會展開搜查後,在附近林間發現了遺體。


另外,同地區於10月8日也曾發生疑似熊襲事件,一名采菇男子在距離該溫泉約1.8公里處被發現死亡。受今次事件影響,瀨美溫泉自中午起暫停營業,住宿旅客已全數撤離。
另外在10月13日夜間,福島市一間酒店的停車場驚現熊只出沒,並在現場逗留將近七小時,引發極大關注。

黑熊在酒店停車場逗留近七小時。
熊在停車場與鄰近建築的屋頂之間來回移動,甚至一度爬上柿樹享用果實,並持續逗留約十小時。警方與市政當局封鎖現場、嘗試捕捉,但因夜間人手與特殊資格限制,無法進行緊急銃獵,只能持續警戒。
相似的熊出沒事件近期在東北地區頻傳,特別是秋田縣,有居民於幼兒園旁直接目擊熊只,居民與學校高度警覺,園方緊急中止戶外活動,甚至臨時利用運動會常用的發令槍聲響驅趕熊只,以確保孩童安全。

岩手県雫石町森林中発現一名70多歲男性遺體,該男性於9日出門采蘑菇後音訊全無。遺體後頭部與背部帶有疑似熊抓傷的痕跡,警方初步認為其可能遭野熊襲擊。該地附近多為農村地帶,周圍林木茂密,近來又頻繁出現野熊蹤跡,當地居民因此更加警惕。

另外,在世界遺產白川郷,一名來自西班牙的男性觀光客於10月5日上午在通往展望台的巴士乘車處附近遭遇了一隻大約1米長的幼年熊從背後攻擊,導致該名男子的右臂受輕傷。
由於當地柿樹成熟,推測熊只是為了尋找食物而下山活動,造成觀光地的安全隱憂。白川村緊急設立了應對本部,並與警察及當地獵友會一同布置捕熊陷阱及加強巡邏,以防止更多熊類靠近遊客區域。

2025年野熊數字創新高 資料統計地圖
2025年1月至5月,全國通報熊目擊事件達1,404件,較前年同期成長27%,人身傷害事例11件(3重傷、8輕傷),其中秋田、岩手、福島等地最為嚴重。4月岩手縣單月目擊高達219件,創下歷史新高。秋田縣5月也出現登山者遭襲的2025年度首宗人身災害。甚至長野、福島等原本熊分布很少的地區也頻繁傳出目擊紀錄,顯示分布範圍正逐年擴大。

分析原因:不怕人的新世代熊增加
2025年冬季由於偏西風異常導致北海道、東北少雪,熊冬眠縮短10至14天,雪融提前使熊覓食時間更早與人類春季農耕、野菜採集行為重疊。另一方面,2024年秋季橡實等堅果類部分地區結實不良,熊因食物匱乏被迫下山,造成人熊衝突增加。山村、鄉間高齡化、棄耕地增多、果樹管理不足也為熊提供更多覓食與藏匿空間。所謂「新世代熊」——不怕人、習慣靠近人間活動區域的個體數量較以往快速增加。

熊的生活習性?
棕熊是雜食性動物,會大量食用當季容易取得的食物。春夏季節,它們會吃蕁麻、蕗、水芭蕉、櫻花類果實、矮松、螞蟻與蜂幼蟲等。到了秋季,它們會食用橡實、鱒魚和三文魚,積累皮下脂肪以準備冬眠。
棕熊基本上是日行性動物,但對人類和其他棕熊警戒心較強的個體也可能夜間活動。它們沒有排他性的固定領域,多數棕熊會集中在食物豐富的地區。交配季時,成年雄熊之間會激烈爭鬥。
當自然食物不足時,棕熊有時會吃農作物。如果它們嘗到人類的高營養食物 (如乾魚或垃圾)並習慣後,就可能會喜歡這些食物,甚至侵入倉庫或跟蹤人類。
棕熊通常於12月至隔年3月期間冬眠,選擇自行挖掘的洞穴或藏身處休眠。它們冬眠時體溫降低不多,容易被外界刺激驚醒。(*過去在北海道東部冬眠洞穴附近,曾發生過二月份的人身事故,所以人們在冬季要特別注意安全。)
專家推測:日本熊出沒趨勢短期無法改善
隨著氣候持續異變與人熊界線逐漸模糊,專家推測日本熊出沒趨勢短期無法改善。另外,今年夏季因高溫造成水源枯竭,水邊遇熊風險將增加。各地政府持續完善AI通報、熊擊退設備與生態教育、推動獵人培訓及野外活動指引,保障人類安全與瀕危熊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