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徐熙媛)的離去,本應是恩怨情仇的終點,卻不曾想,竟成了一場更大風波的序章。

她生前留下「放下恩怨,好好照顧孩子」的遺願,這句充滿母愛與善意的話,如今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圍繞在她身邊的各色人等的真實面目。
而親手將這面鏡子遞到局中人手裡的,正是她的母親S媽。
如今,隨著事態的發展,當初那個情急之下的決定,恐怕正讓S媽的悔意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正應了網友那句感嘆:「真不該告訴汪小菲。」


搬石砸腳:一則遺願引發的連鎖反應
S媽與汪小菲之間關於孩子撫養權的爭奪戰,無疑是近期輿論的焦點,然而,這場官司從一開始,S媽似乎就親手為自己埋下了一顆最不穩定的炸彈——大S的遺願。
時間回到大S剛剛離世,汪小菲一家正在泰國度假,為了讓這位孩子的父親儘快回到台灣,承擔起照顧的責任。
S媽在情急之下,向汪小菲透露了大S希望大家放下一切、以孩子為重的遺願,這個舉動的初衷或許是好的,希望用母愛感化前女婿。

然而,事態的走向卻完全超出了她的預料,汪小菲和母親張蘭在聽到這個遺願後,確實以此為準則,將孩子的福祉放在了首位。
反倒是S媽自己,與具俊曄聯手,一紙訴狀將汪小菲告上法庭,要求分割監護權與撫養權,徹底站到了女兒遺願的對立面。
這個曾經為了讓汪小菲「聽話」而拋出的「殺手鐧」,轉眼間竟成了汪小菲最堅實的道德盾牌,也成了S媽自己無法繞開的「絆腳石」。

在法理與人情的雙重考量中,一個遵從逝者意願、用心陪伴孩子的父親,與一個違背女兒遺願、執著於官司的外婆,公眾和法律的天平會傾向何方,似乎已不言而喻。
更讓S媽在這場爭奪中顯得底氣不足的,是孩子們自己的選擇和狀態,汪小菲的父愛,不再是過去那種隔空喊話式的焦慮,而是化作了日常點滴的陪伴與規劃。
他會因為孩子們已經習慣了台灣的老師和朋友,而暫時不強迫他們轉學回北京;他也會用心為他們規劃更長遠的未來,考慮在中學階段安排他們到北京或上海接受教育。

這種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愛護,孩子們感受得最真切,女兒小玥兒會暖心地對他說「爸爸你放心,我都知道」,兒子小箖箖則直白地表達著對內地夏令營和廣闊動物園的喜愛。
這些童言稚語,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選擇,也是對父親付出的最好回饋。


反觀S媽,雖然與汪小菲的住處僅隔幾個社區,孩子的學校甚至就在自家豪宅樓下,擁有探視的絕佳便利,卻被指從未主動上門看望過兩個外孫。
相比之下,汪小菲現任妻子的母親筱梅媽媽,會不辭辛苦地驅車一個半小時,只為給孩子們包一頓餛飩。
親疏遠近,高下立判,一個連基本探望義務都未履行的外婆,又憑何去爭奪監護的權利呢?

可以說,S媽在撫養權這件事上,幾乎是節節敗退,她不僅在道義上違背了女兒的遺願,在實際行動上也未能證明自己是比父親更好的照顧者。
更重要的是,她忽略了已經十多歲的孩子們內心那杆清晰的秤,當她選擇將家庭矛盾訴諸公堂時,或許就已經註定了失望的結局。

人財兩空?一場算計背後的「塑料」聯盟
如果說撫養權之爭讓S媽在「人」的方面陷入被動,那麼遺產的分割風波,則讓她在「財」的方面也嘗到了被算計的滋味,更讓她與具俊曄之間所謂的「聯盟」顯得無比脆弱和諷刺。
大S離世之初,具俊曄一度以「深情丈夫」的形象示人,他當著媒體的面,信誓旦旦地表示願意將自己繼承的大S遺產全部轉給S媽。

此舉為他贏得了無數讚譽,S媽和小S更是多次公開表達對他的心疼與支持,營造出一派「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和睦景象,然而,這份深情最終沒能敵過真金白銀的考驗。
據知情人士透露,大S留下的總計約6.5億台幣的遺產,最終由具俊曄和兩個孩子平分,具俊曄穩穩地將兩億多台幣收入囊中。
當初那句感動了無數人的承諾,連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都沒有,最終化為泡影,錢款直接進入了具俊曄的帳戶,S媽分文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