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再忙記得「吃4樣,做2事」心靈手巧好姻緣,老傳統別丟!
我們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這些傳統文化中包羅萬象,轉眼間來到了「七夕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等,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其實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

節日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在這一日各地有著很多的民俗傳統,今年的8月29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我們再忙也要記得「吃4樣,做2事」心靈手巧能遇好姻緣,老傳統別丟!
一:吃巧果
在山東的膠東地區,到了七夕節家家戶戶都會烙制巧果,巧果又叫「乞巧果子」,還會把七巧果串上紅繩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著心靈手巧。
到了七夕的晚上人們會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祈盼家裡的孩子們心靈手巧能遇良緣。

【巧果做法】食材:麵粉250克,酵母粉2克,雞蛋2個,牛奶70克,白糖30克,花生油10克。
1,把雞蛋、牛奶、花生油、白糖、酵母粉一起放入盆中,用打蛋器攪打均勻,放入麵粉和成軟硬適中的麵糰,靜置10分鐘。
2,把麵糰揉勻,揪成小劑子,團成小小的圓球,放入模具磕出花形,放入烤盤或者平底鍋中烙熟,即成為七巧果。
二:吃芽面
在很多地方,七夕這一日會吃芽面,用豆芽搭配麵條而成,稱之為「芽面」,寓意著心靈手巧、萬事順意!

【芽面做法】食材:麵粉,綠豆芽,雞絲,黃瓜絲,大蒜,麻汁,生抽,醋,鹽,辣椒油。
1,鍋里放水燒開,下入麵條煮熟,撈出過涼水盛入盤中,綠豆芽焯水過涼備用,雞胸肉煮熟撕成雞絲。
2,麻汁加水調勻,加入生抽,醋,鹽,蒜泥拌勻,倒入麵條上,放上黃瓜絲、綠豆芽、雞絲,最後淋上辣椒油即成。
三:吃酥糖
在七夕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酥糖的傳統習俗,俗稱「巧酥」,自家做好以後會送給朋友一起吃,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女孩子會變得心靈手巧,能遇到好的姻緣!

【酥糖做法】食材:花生米,黑果枸杞,蔓越莓干,白芝麻,白糖。
1,花生米放入烤箱150度烤制20分鐘,拿出晾涼搓去花生的紅衣,鍋里洗凈加入1小勺水,加入八大勺白糖,大約1斤,這個白糖的量要看花生等材料的多少而定。
2,小火慢慢的熬制,熬制到冒大泡,提起勺子拉絲,倒入花生米、黑果枸杞、蔓越莓干、白芝麻拌勻,倒入烤盤晾涼即成。
四:吃餃子
在山東,很多地方在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在我們老家這些習俗依然還在。

【黃瓜餃子做法】食材:麵粉500克,黃瓜適量,黑木耳少許,雞蛋2個,花生油適量,蔥末少許,薑末少許。
1,黃瓜洗凈用擦絲器擦成細絲剁碎,用手捏去多餘的水分,雞蛋炒成雞蛋碎,黑木耳充分浸泡洗凈,剁成碎末,全部放入盆中,再加入少許蝦皮,放入少許花生油拌勻。
2,麵糰揉勻,搓成長條,揪成小劑子,用搟麵杖搟成薄薄的餃子皮,放上餡料兩手捏緊,餃子就包好了,煮熟出鍋即成。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記得做1件事:
1,拜織女:七夕節,又稱為「七巧節」或「乞巧節」,這一天,女孩子們會通過各種儀式來祭拜織女,以祈求能遇到好姻緣和一雙靈巧的手。
峰兒話語:
感謝閱讀我的美食文章,每天都會不斷更新,有食俗文化,民風民俗,飲食文化,美食製作,三餐搭配,探店,面點,烘焙,甜點等等,歡迎大家來訪。
喜歡我的各種家常美食請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我在這裡等你哦~~圖文原創雪峰兒,盜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