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大年初一為什麼要早起?
大年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傳說這天早上財神降臨,因此這天我們要早早起床放「開門炮」,以迎接財神的到來,如果睡懶覺,按照我們老祖宗的說法,那麼財運就會跑了。
其次,在我國好多地方有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人們一早就早早起床,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親友互相祝賀,長輩一般要提前準備好紅包,如果別人上你家拜年時你還沒起床,就容易讓人鬧笑話。

此外,老話說「大年初一五更起,大年初二日頭紅」,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新年新氣象,我們早起床寓意著有個好的開端。
不過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大年初一睡懶覺的習慣。
很多人一整年都比較忙忙碌碌,只有過年期間才有休息時間,再加上除夕夜家人團聚難免會熬夜(還要守歲),因此大年初一睡懶覺也情有可原。

大年初一為歲首,這天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一、早起放「開門炮」
大年初一未「歲首」,家家戶戶起床的第一件就是放「開門炮」,人們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辭舊迎新,放爆竹不僅是為了迎神,還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放「開門炮」一般越早越好,一般在「卯時」(早上5點至7點)進行,當然也可以在凌晨進行(除夕夜結束)。
二、吃湯圓
在我國很多地方有大年初一早晨吃湯圓的習俗,吃湯圓寓意著一家人團團圓圓,每年都能團聚。
小時候最高興的就是這天早上吃湯圓了,一大早母親就會起來包湯圓,會在湯圓裡面包上硬幣、白糖、花生、紅棗等,如果吃到包有硬幣的湯圓,那麼就寓意著會發大財;如果吃到包有白糖的湯圓,那麼就寓意著生活甜蜜。
在有的地方大年初一早上有吃糯米飯的習俗,糯米飯吃起來很粘稠,寓意著一家人緊密團結在一起;有的人家還會大年初一早上喝紅糖水,寓意著家庭幸福美滿,這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我國雲南曲靖,大年初一的家務都由男人來做,比如做飯、洗碗都是男人進行,這也是對女人辛苦一年的安慰。

三、拜歲
大年初一吃完早餐一家人還要拜歲,所謂的拜歲就是祭拜「歲神」,歲神俗稱太歲,也就是天上的木星。
歲神是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的,其掌管人一年的凶吉禍福,每一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稱為「值年太歲」,像2023年的值年太歲就是兔,木星的位置在太陽正東卯位,因此屬兔的人「犯太歲」,一般都要穿紅,這天可以去廟裡祭拜。
除了值年太歲外還有沖太歲,像2023年屬兔、屬鼠、屬馬的人都沖太歲,最好也穿紅。
四、逛廟會、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等
春節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歡慶娛樂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因此過年期間的慶祝活動非常多,如逛廟會、舞獅子、踩高蹺、扭秧歌等,這些活動可以讓節日更加的喜慶。

五、大年初一不煮新米
在我們雲南,不僅僅大年初一不煮新米,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三都不能煮新米,這幾天吃的飯都要在大年三十備好,寓意著年年有餘。
年夜飯往往都會做得比較豐盛,大年初一都會吃剩菜,這反映了人們對衣食有餘的追求。
對於念佛的人來說,大年初一要吃素。
六、大年初一不掃地、不往外潑水
大年初一不掃地的習俗我國各地都有,傳說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因此這天是不動掃帚的,動掃帚會招來「掃帚星」,因此這天不能掃地,也不要倒垃圾,否則會掃走運氣、會破財,甚至會招來霉運。
如果這天要掃地,我們也只能從門外向屋內掃。
古人認為「水管財」,因此大年初一這天也不能向外潑水,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破財。
像我家大年初一一大早就會提前準備一個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只有到大年初二才能向外潑水,這象徵著新的一年有更好的收入。
這些習俗都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七、大年初一不能殺雞
女媧在造萬物的時候,從大年初一一直到大年初八,分別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人、谷,因此正月初一是雞日,因此在這一天人們是不能殺雞的,同樣在初二不能殺狗……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穀。
八、大年初一不動剪刀、不動針線
大年初一不做針線活,因此剪刀、針線都是不能動的,家裡的大人一般都會提前把剪刀和針線藏起來,其目的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
此外,如果在大年初一做針線活時不小心弄傷自己,那就顯得不吉利了。
九、大年初一不理髮
老話說「正月理髮死舅舅」,而舅舅是自己最親的人之一,因此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理髮的習俗,這反映了後輩對長輩的尊愛。
不過在有的地方是「正月理髮思舅舅」,也就是想舅舅,因此正月也是可以理髮的。
十、大年初一不要打破碗碟
碗碟是吃飯的傢伙,如果在大年初一打碎會顯得不吉利,由於「碎」和「歲」是諧音,如果不小心打碎碗碟,那麼我們要念「歲歲平安」即可化解。
十一、大年初一不發生資金往來
大年初一是歲首,這天我們不要借錢給別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老話「正月初一借給別人錢,財產外流一整年」、「正月初一向別人借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因此這天我們儘量不要發生資金往來。
總結,大年初一是歲首,這天的習俗和禁忌非常多,其目的就是圖個平安。
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習俗和禁忌慢慢消失了,百無禁忌,老傳統我們是否該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