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完試,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尤其是期中、期末這種大考。
孩子小時候,幾乎都有「被成績支配」的辛酸經歷。
網上曾見過一張「考試成績,決定了回家敲門的姿勢」的圖片,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考試成績對孩子的影響。

考60分,孩子帶著害怕緊張,怯生生的敲門;
考95分,孩子像平常一樣,自然的敲門;
考100分,孩子知道父母不會責備自己,肆無忌憚的,用腳踹門。
內卷的大環境下,考試成績,成了衡量孩子學習的唯一標準。
孩子考得好,會皆大歡喜。
孩子考砸了,則疾風暴雨。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讓人唏噓感嘆。
放學了,學校門口,站著一個手拿試卷,遲遲不敢回家的孩子,問他原因,男孩說:「我媽說考不上90分,回家打我。」
可以想像,這個孩子內心是多麼的無助,害怕回家面對父母的指責。
相比動輒訓斥責罵的父母,不少父母習慣用「沒關係,下次努力就行」的溫和話語來安撫孩子。
但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殺傷力,遠遠超乎父母的預期。
01 90%的家長,掉入「考不好沒關係」的坑

孩子沒考好,回到家,父母的反應基本上有兩種:
第一種父母:立馬刨根問底質問孩子,沒考好的原因。
第二種父母:安慰孩子,告訴孩子沒關係,下次再接再厲。
表面上看,似乎後者的方式更柔和,也更能讓孩子接受。
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
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個男孩,有次考試沒考好,他惴惴不安地站在門口,等著媽媽回家。

媽媽進門後,他不安地告訴媽媽:考試沒考好,並向媽媽道歉。
媽媽溫柔回應:考不好沒關係。然後轉身想給男孩一個擁抱,安慰一下失落的孩子。
沒想到,男孩卻小心翼翼地退後兩步。這個不經意的舉動,讓男孩媽媽幾乎當場落淚。

父母說「考不好沒關係」這句話,本意是想讓孩子重振旗鼓、繼續努力。
殊不知,「考不好,沒關係」這句話背後,所暗含的「否定」,會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打擊。
《陪孩子長大》一書中,作者盛琳曾說:
「很多家長不知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為了不給孩子增加壓力,不斷提醒孩子『不要緊張,放平心態』、『考不好沒關係』。
但這句話,同時釋放出的還有家長的焦慮情緒。
孩子特別敏感,特別是那些對自己高要求、精神緊繃的孩子,父母一句輕飄飄的「沒關係」的寬慰話語,孩子會誤以為父母否定了自己的努力,導致孩子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里,無法自拔。

長期的情緒壓抑,不僅影響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對孩子的學業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腦科學家研究發現:
情緒壓抑,是一種非常消耗注意力等心理能源的過程。情緒壓抑能使人的大腦瞬間達到飽和狀態,再也沒有力氣和空間去做與學習有關的事。
就是說:壓抑的情緒,無形之中在破壞著孩子的注意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的研究發現:
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信號上下波動類似於正弦曲線一樣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

大腦中的注意力迴路由前額葉皮質與頂葉皮質等大腦區域構成,要保持專注力,前額皮層的活躍程度非常關鍵。
前額葉皮質活躍不足的話,孩子的專注力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擺布,孩子很容易分心走神,疲於應接一個又一個刺激。調節情緒的前額皮質,25歲左右的時候,才會發育成熟。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幫助孩子提升情緒控制能力,父母可以從孩子的大腦入手,通過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鍛鍊額葉區域的功能,讓能夠控制調節情緒的部位變得更加強大。
02 孩子沒考好,智慧的父母會說這3句話

孩子沒考好,其實是父母幫助孩子對考試建立正確認知的大好時機。高分不捧、低分不罵,溫和理智的引導孩子,才是明智之舉。
孩子沒考好時,智慧的父母會說以下3句話:
01
我相信你是可以的
考試,是對孩子一個學習階段的成果檢測。
孩子得高分:說明學習狀態、方法、知識掌握程度比較好;
孩子考得不好:暴露出來的問題,才是父母最應該在意的。

面對孩子考試失利,父母不妨這樣說:
"這次考試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個小插曲而已,這次考試沒考好,是因為有些知識點沒掌握好。不過沒關係,只要好好檢討反思,相信你是可以的。"
這樣的話語,不僅能安慰孩子失落的情緒,同時能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