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主婦在家裡,最累的不是做家務,而是帶孩子。
如果有的孩子調皮搗蛋一些,媽媽幾乎全天的時間都是跟在孩子的屁股後面替他收拾爛攤子,只要有幾分鐘沒有收拾,那麼家裡遍地都是孩子扔下來的玩具。
如果媽媽每天的時間都只花在替孩子收拾玩具,讓家庭變得乾淨整潔,而沒有辦法用空閒的時間放鬆提升自己,對媽媽來說,這無疑是一種無聲的折磨。

孩子拆家,堪比二哈!
寶媽琳琳就是一名全職的家庭主婦,自從生了孩子之後,她就辭職在家裡安心帶孩子。
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琳琳頭疼的事情越來越多,時間也感覺越來越不夠用,恨不得學會「分身術」,讓各個分身各兼其職,而不是像如今一樣分身乏術。
現在他的兒子已經3歲了,會跑會叫,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坐在客廳里擺弄他的玩具。因為兒子是丈夫家的第一個孫子,所以長輩們經常給孩子買玩具,小小的客廳里很快就放滿了。
兒子玩玩具的時候經常三心二意,這個拿出來摸兩下就放到一邊,然後又去玩下一個。再加上兒子的手腳協調能力還不夠好,經常會把客廳弄得一團糟。
有時候琳琳就一個上廁所的功夫,出來後看到的客廳堪比二哈拆家,不得不說孩子的破壞力真的很強大!
等到孩子玩累了,琳琳就趕緊收拾,擔心丈夫回來以後看到這樣雜亂擁擠的家會生氣。但是乾淨只是一時的,等到孩子養好了精神,醒來後家裡又會變得亂糟糟的,看著就惹人心煩。
有時候琳琳氣不過,還狠狠地打了兒子屁股幾巴掌,但是這並沒有給琳琳的工作帶來太大的改善。

寶媽收拾孩子的玩具,能有多累人?
①剛收拾乾淨沒多久又亂了
很多寶媽在收拾孩子亂扔的玩具時,都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體力,當把孩子的玩具都收拾好之後,好不容易能夠歇一會兒,卻發現孩子又開始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亂扔在地上,看完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②彎腰收拾玩具後腰酸背疼
很多媽媽給孩子收拾玩具的時候,都要彎下腰來把地上的玩具撿起來,有時還要看看沙發、桌子底下有沒有遺漏的小零件,這個是一個體力活。
很多媽媽收拾完玩具之後腰酸背疼是少不了的,而這樣的勞累,本來並不應該出現。

媽媽如何才能夠減輕自己的負擔,減少收拾孩子玩具的時間呢?
身為孩子的媽媽,特別是全職主婦,肯定能夠理解收拾孩子滿地亂扔玩具的痛苦。
想要減輕自己的工作量,媽媽不妨從小培養孩子的收納能力,讓孩子學會收納和整理,這樣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後,會自動自覺地把自己的玩具放回到原處,不再滿地亂扔。
這樣可以讓家庭告別雜亂和擁擠,媽媽在家也能夠更加輕鬆。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收納整理」能力呢?
①購買「收納物品」,讓孩子學著收納
要想從小培養孩子的收納能力,收納物品的購買絕對少不了。媽媽在家裡買一些大型的收納箱或是收納袋,專門用來放置孩子的玩具。還可以買一些小柜子,用來展示孩子的一些價格昂貴、零件複雜的玩具。
如果家裡沒有能讓孩子收納的地方,那麼培養孩子的收納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②利用「獎勵」鼓勵孩子自覺收納
想要培養孩子的收納能力,讓孩子養成收納的好習慣,媽媽可以試著利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
武志紅曾經說過:
「每一種習慣的形成都 必然會經歷以下這個循環:行為發生——得到獎勵——強化固定。」
在培養孩子收納能力的時候,每當孩子自覺進行整理收納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小獎勵,提升孩子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當孩子的收納行為因此而得到強化固定的時候,孩子的收納習慣也已經形成了。

③利用懲戒的方式讓孩子自覺收納
管理學理論上有一條
「二八定律」
,它的意思是說:
「促使一個人進步,應該給他20%的壓力和80%的動力。20%的壓力來自批評和懲罰,80%的動力來自讚揚和獎勵。」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收納能力,在採用獎勵的方法增加孩子收納積極性的同時,也可以利用懲戒的方式讓孩子自覺進行收納整理自己的物品。
比如說如果父母發現了孩子把沒有吧自己的玩具即使整理好的話,可以縮短孩子當天的娛樂時間,讓他用這段時間去完成父母布置的懲罰任務。
只有「獎懲分明」,孩子才會把這個習慣真正牢記心底。

學會「收納整理」,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①提升孩子的獨立能力
讓孩子學會「收納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可以自己把自己的物品歸納後整齊收納,今後無論是出行還是旅居,他都能夠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得井井有條。
具有收納能力的孩子,他生活的地方絕不會是「髒亂差」的環境,這樣對孩子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好處。
②提升孩子的管理能力
讓孩子學會收納整理,可以提升孩子的管理能力。孩子可以對各類物品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讓自己的物品變得井然有序,縮短自己取用物品的時間。
這樣的行為可以提升孩子的管理能力,當孩子把這樣的能力運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同樣適用的。

和你說句貼心話
父母姓小培養孩子的收納整理能力,不僅僅是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習慣,更是減輕了自己的育兒負擔,你還不快行動起來嗎?
今日話題:你家的孩子會把自己的玩具亂扔嗎?你是自己收拾還是讓孩子收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