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8年,我發現了養男孩的秘訣:眼要「瞎」,心要「大」

2023-09-19     玉兒     反饋

最好的辦法,是看到孩子成長的規律和需求,給他嘗試、挑戰和磨煉的機會。

尊重男孩,不是放棄管教,更不是溺愛,而是傳達給男孩:「我相信你,你會成為令我欽佩的人。」

愛,需要自由的空氣,更需要放手的勇氣。

當你的心足夠大,孩子就會回饋給你更大的驚喜。

心大一點 捨得讓男孩吃苦心理專家李玫瑾說:

「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後來承受力就越好。

家裡的孩子,尤其有兒子,一定要苦著養,千萬不要照顧太周到。如果你要想養一個逆子,那你就對他百依百順。」

前不久,一則「牛津大學畢業生啃老把父母告上法庭」的新聞,驚呆無數網友。

今年41歲的Siddiqui從牛津大學畢業後,曾經當過律師,後來因工作受挫出現心理問題而失業。

因為怕他受委屈,父母不僅送給他一棟價值百萬英鎊的高檔公寓,負擔他各種開銷,還額外給他每周400英鎊的生活費。

可Siddiqui不僅沒有心存感恩、積極工作,反而以心理疾病為藉口,心安理得地啃老10年,直到父母忍無可忍,切斷了他的經濟來源。

Siddiqui惱羞成怒,狀告父母。在要求父母支付「撫養費」無果後,他把自己如今的窘迫不堪歸罪於父母沒有盡職,讓他度過了一個「脆弱的童年」,要求父母給予終生經濟支持……

這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白巖松說過: 吃苦教育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別讓孩子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兒子吃苦。

紀錄影片《靈魂歌王》講述了被稱為「靈魂樂之父」的天才音樂家雷•查爾斯傳奇不屈的一生。

他出身於貧窮的黑人家庭,七歲雙目失明。雖然生活艱難,可查爾斯並沒有一蹶不振,不但很獨立,還憑借著他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取得了巨大成就。

這一切,有賴於母親的「心大」。

剛剛失明的查爾斯,每走一步就撞到東西,摔倒後不敢起來,惶恐地哭喊著「媽媽救命」;

母親心疼得流淚,卻始終強忍著沒有上前,而是站在角落,默默地看著他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摸索著站起來。

為了讓查爾斯習慣失明的生活,學會照顧自己,她把他當正常人一樣看待,讓他自己洗衣服、生火燒水。

查爾斯說:「旁人都認為她十分殘忍,可我母親一直認為,我必須學會這一切,眼睛看不見並不代表我比別人笨。」

男孩吃點苦,才能真正長大。

吃過「家務」之苦,才懂得心懷感恩,扛起責任;

吃過「學習」之苦,才會努力奔跑,獲得更廣闊的人生;

吃過「人生」之苦,才能百折不撓,坦然面對每一次輸贏。

捨不得讓男孩吃苦,他可能會吃一輩子苦。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要拔苗助長,讓孩子長成我們心中的哪樣人,而是給他提供一個平台和機會,讓他長成屬於他自己那個樣子的人。」

「眼瞎」不代表無視,「心大」不意味著放任,而是退後一步,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以一顆「遲鈍」的心,接納他的與眾不同;

以一顆「寬容」的心,尊重他的成長節奏;

以一顆「篤定」的心,成就他的堅韌不拔。

有人說:「生活就像一盒黑巧克力,但給男孩媽媽的是一盒黑巧,100%那種,又苦又澀。」

其實, 無論養育男孩還是女孩,有細微差別,但核心的東西,是無條件的愛

在愛的滋養下,無論男孩女孩,最終都會破繭成蝶,向陽生長。

作者:水色,二胎媽媽,育兒愈己。新東方家庭教育,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