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討論得最多的一部劇要數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了。

這是一部根據關漢卿元曲《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改編的電視劇,劇中,趙盼兒、宋引章與孫三娘三個女子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後,終於不再將自己的幸福寄託於男人身上,而是選擇為自己而活,最終將小茶坊經營成了汴京最大的酒樓。
歷經苦難的趙盼兒,終於與自己和解,完成了自我的救贖,也收獲了美好的愛情。

看了這部劇,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從來就沒有好果子吃。真正的大智慧,是做自己的擺渡人。
1. 婚姻不是避風港,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註定會有危機
作家肯比斯說:「事之愚蠢,莫過於把希望放在他人身上」。
《夢華錄》里的宋引章,長相出眾,彈琵琶的技術一流。卻因為身份太過卑賤,她於是想要依靠男人,擺脫不能自主的命運。

於是當一個名叫周舍的商人出現時,她很快就被幻想沖昏了頭腦,才認識了幾天就要跟周舍私奔,全然不顧趙盼兒對她的提醒。
她以為遇到了良人,從此可以野雞變鳳凰,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周舍只不過是看上了她的錢,騙光了她的存款之後,還把她當做狗一樣打罵侮辱,她簡直生不如死。

所謂「商人重利輕別離」,宋引章將希望寄托在周捨身上,沒有了自主權,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雖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為樂妓或者官妓,賤籍可能會伴隨她們一生。但宋引章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沒有實力去改變,而是錯誤地將自己的未來投注在別人身上了。
鬼谷子說:「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切記,沒有誰是可以永遠依附的。
無論他是權貴、君主,還是「聖人」,把自己綁在一根繩上,系一個解不開的死扣,結果就是你和這根繩一起爛掉。
因此,我們可以借力,而不是一味地依附。沒有內核的心,終將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2. 放下對別人的執念,最好的救世主,是自己
在《夢華錄》中,劉亦菲飾演的趙盼兒,曾經也是一名樂妓,但是她並沒有自輕自賤,當她終於擺脫了賤籍身份之後,她開了一間茶坊,一邊辛苦經營,一邊等著科考歸來的未婚夫歐陽旭。

她們相識時,歐陽旭還是個窮困潦倒的落魄書生,但趙盼兒認準了他將來會出人頭地,用自己的收入供了他三年,為他買田置地、落籍求學。她思夜想,就等著歐陽旭考取了功名,就回來明媒正娶自己進門。
趙盼兒想不到的是,她眼光雖準,但卻只看透了一半。歐陽旭確實高中了探花,但他想要迎娶的卻不是趙盼兒,而是高官的女兒。

這故事很老套,就像被《鍘美案》中拋棄的秦香蓮,趙盼兒就這樣被拋棄了。歐陽旭差人送來八十兩黃金,打算就此了結這段關系。
一片真情喂了狗,趙盼兒偏不信邪,她不會就這樣接受命運的安排。她非常理智地做了兩件事。一方面,她對送錢過來的僕人說,她需要一筆高昂的「分手費」;另一方面,她已經做好了進京的打算,她要親自確認真相,當面手撕「渣男」。

同樣是遭遇壞男人,趙盼兒和宋引章的處理方式很不一樣。
宋引章是十足的「戀愛腦」,總想著依靠男人讓自己「脫籍」。她先是被周舍騙光了錢財,後又被沈如琢騙得團團轉。

而趙盼兒在僕人過來傳話時,並沒有被牽著鼻子走,她很清楚變了心的男人,九頭驢也拉不回來。
所以,她不哭鬧、不糾纏、不妄自菲薄,而是很迅速地從被拋棄的傷痛中抽離出來。曾經身為賤籍又如何?她毫不輕賤自己,「就算我身在樂籍,但可自尊自立。」她要上京為自己討個公道,於是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個世上有太多不在我們控制范圍內的事情。當外界的力量靠不住的時候,我們是選擇怨天尤人,還是選擇主動積極,自我適應?關鍵在於我們怎麼選。

在一次訪談中,觀眾問陳丹青:」繪畫拯救了你,電影拯救了賈樟柯,誰能來救救我們年輕人呢?」
陳丹青說:「誰來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己救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人救我們,我靠的是一筆一筆的畫畫,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是我們自己救了自己。」

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在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的道路上前行,而真正屬於我們的苦難,只能靠自己去捱、去撐。我們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挺過去,才有機會獲得新生。
3. 憑本事吃飯,讓自我價值變成雄厚的底氣
《夢華錄》中的三姐妹,一開始都錯誤地寄希望於男人們,命運卻給了她們一記重錘,使她們不得不認清現實,相互取暖,開始自救。開酒樓創業,成為了她們自我救贖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