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加密世界的經濟誤解

2022-08-11     馬輝紹     反饋

現金不是儲蓄,稀缺性本身不會創造價值。

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投資仍然在世界各地積極地進行宣傳。在我最近的東京之行中,我看到發光的廣告牌上有巨大的比特幣標誌,書店裡的桌子上堆滿了關於NFT的書籍。當我走過舊金山市中心時,FTX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的臉浮現在我的面前,告訴我:"投資的未來就是加密貨幣,你要加入嗎?"

大多數購買加密貨幣的普通用戶可能不會對其基本價值進行深入、仔細的分析,無論是作為一種貨幣還是作為一種技術。相反,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中的某個人在2013年買了比特幣,現在他開了一輛蘭博基尼,或者因為他們的表弟買NFT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但比特幣和web3相關的故事在這裡可能確實有一些重要性。當普通人問自己:"等等,為什麼我又要買這個東西?即使這個故事本身並不能說服他們去買,會有一個故事來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是一個好的投資。

所以我認為,以實際的眼光來審視一下在加密世界中流傳的一些經濟故事是有幫助的。這些故事很難精確地確定下來,因為加密是一種去中心化的企業,沒有一個權威機構告訴你應該如何看待比特幣或元宇宙等。所以,把流傳在市面上的故事描述成一個典型的人物,總是會讓人陷入「稻草人」的危險。儘管如此,我認為在我看到的人們在Twitter和其他地方講述的關於加密貨幣的故事中存在一些重要的經濟錯誤——這些錯誤對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資產的價值有著重要的影響。

誤解1: 現金是一種長期儲蓄

比特幣的支持者通常認為比特幣是美元等法定貨幣的替代品。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來解釋為什麼法定貨幣總是會失敗,許多人喜歡宣布美元的死亡(到目前為止,為時過早)。這形成了一個投資論文的核心——如果世界將從用法幣支付轉向用比特幣支付,那麼如果這種轉變發生,那麼早期囤積大量比特幣的人最終將變得非常富有。

我認為這種投資觀點顯然是錯誤的,比特幣永遠不會真正成為一種貨幣。David Andolfatto對此有一個很好的解釋,(披露一下: 出於其他原因,我確實持有一些比特幣) 但比特幣取代法幣的理由還有一個道德層面,這個層面的反駁比較微妙。無論比特幣是否真的取代了美元,其支持者往往認為它應該取代美元,因為美元會引發通貨膨脹。

Block unicorn註釋:David Andolfatto 是一名邁阿密赫伯特商學院經濟系主任,之前在中央銀行任職。

「通貨膨脹」 僅僅意味著美元的價值就是麵包、汽油、醫療保障等實際有用的商品來衡量——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元價值下降。美聯儲的目標是2%的通脹率,通常通脹率會保持在相當接近的水平(雖然現在不是)。這就是為什麼1 美元不如以前值錢的原因——1913年1美元的價值大約相當於2022年的30美元。

對許多比特幣使用者來說,這代表了一種不公正。為什麼在遙遠的華盛頓特區,不負責任的、未經選舉的官僚們可以使你辛苦賺來的現金貶值?對這些人來說,比特幣似乎代表了個人自主權,因為美聯儲不能決定你的錢值多少。比特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值,而不是貶值,這個想法似乎重視個人的節儉和正直,因為它承諾,努力工作和存錢的人將能夠保持他們的勞動成果。

但這種想法建立在一個根本性的誤解之上: 認為現金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值。事實上,現金從來就不是一種長期儲蓄的形式。

想像一下這樣一個世界: 現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值——僅僅因為你在床墊下塞了一些錢,你就可以每年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生產。事實上,這是一筆好買賣——真的太好了,這聽起來很划算,對吧?。在這個通貨緊縮的世界裡,你的財富不勞而獲——社會不斷的把你越來越多的勞動成果轉移給你,而你卻什麼都沒做。

如果金錢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了正的實際回報,這種回報並不代表對所做的辛勤工作的獎勵;它代表了一種免費的東西,一種施捨。在經濟術語中,這被稱為"租金"。

如果比特幣真的成為了土地意義的貨幣,而且它的價值年復一年的上漲,這種上升的價值將代表著把真實的資源轉移給那些坐擁現金卻什麼都不用做的人。這些真正的資源從何而來? 它們必須來自有生產力的工人和公司。因此,比特幣投資者想像的世界是這樣一個世界: 富有生產力的工人和公司正在補貼現金囤積者的生活方式。

這聽起來不公平,而且它在經濟上也沒有效率。經濟學家們反覆爭論最優通脹率是0還是某個小數,但你會發現,很少有人認為最優通脹率是負的。

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現金不應該讓你變得更富有,那應該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生產性資產。當你把積蓄投資到一家公司時,你(至少理論上)是在資助這家公司做一些有成效的事情。通過將你的資本配置到有生產力的項目中,你不是一個無用的食利者,你是一個資本家——你在承擔風險,並從承擔風險中獲得回報。

這就是金融經濟學最基本原則之一的來源: 風險回報權衡,在一個運轉良好的金融市場,獲得回報是對承擔風險的補償。

這就是為什麼通貨緊縮是沒有真正意義的。一個好的短期價值儲存方式(即,低波動性)不會是一個好的長期價值儲存方式——也就是說,它不會獲得高回報。好的貨幣是短期內價值可預測的貨幣,因此,它們不會在長期內獲得良好的回報。(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至少以目前的形式,不會被用作貨幣的原因。)

換句話說,現金不應該是你的主要儲蓄工具。你的主要儲蓄工具應該是長期生產性資產,如股票、債券和房地產。你應該只持有足夠的現金來進行每月的購買,外加少量的應急基金,你的現金是你的流動資金(這個觀點過於超前,不符合所有人的價值觀念,不是建議)。

現在,這個想法有一個大問題。由於幾個原因,窮人不容易持有生產性資產。首先,一些生產性資產,比如房子,他們根本買不起。其次,他們信息匱乏,難以進入可以購買股票等商品的金融市場。第三,窮人的財富如此之少,僅僅維持一小筆應急基金就會佔據他們全部儲蓄的大部分。因此,窮人被迫以現金形式持有他們的儲蓄。

這是一個大問題,但解決辦法不是讓我們的社會轉向通貨緊縮貨幣,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現金就能獲得正的實際回報。當然,這樣做會讓窮人從他們持有的少量現金中獲得微小的回報。但在這種制度下,大部分回報將流向那些能夠持有大量現金的人——換句話說,流向富人。給窮人幾塊錢的回報不值得給富人一大筆不勞而獲的意外之財。相反,如果你想給窮人錢來補償他們不能買股票的事實,那就給他們現金福利。或者用社會財富基金為他們購買股票,比特幣不是解決貧困的辦法。

誤解2: 稀缺性創造價值

加密貨幣世界的大部分都是基於這樣的想法:使某樣東西有價值的方法是使其稀缺。這是比特幣的基本理論之一,由於比特幣的總數最終將被算法限制,比特幣的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升。這也是NFT背後的基本概念,如果你拿著一張容易被複製的無聊猿猴JPEG格式的圖片,並告訴全世界只有一個人真正擁有這張JPEG圖片,人們會認為只有你付費擁有了它,因為它是稀缺的。

最後,這也是人們試圖將Metaverse(元宇宙)變成最基礎的商業模式之一。許多人似乎有這樣的想法:網際網路的下一次疊代將涉及對數字環境的獨家訪問(例如,沒經過我允許,你不能來我家),就像土地在數字領域。房地產在物理世界中佔了很大一部分財富,那麼為什麼不在數字世界中也這樣呢?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這個想法並沒有很好發揮作用:

對加密世界的經濟誤解

對加密世界的經濟誤解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