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上聯「老不老,小不小」,大才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2022-06-17     司馬懿     反饋

對聯文化,一直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歷代就受到很高的重視。古時候娛樂生活相對比較貧乏,文人們聚集在一起,無非就是吟詩作賦,也經常以對對子互相考驗一個人的真才實學。

為什麼對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才華呢?要知道,對聯其實就是古詩的濃縮版。古詩講究平仄押韻,對仗工整,通常分為五言七言,一般來說寫一首詩所需要的時間都是很多的。而對聯則不同,往往由兩句話組合而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在語法上和詩詞一樣,也講究平仄和對仗,但是卻簡短又不失意境,所以稱為了文人們喜愛的文學形式。

歷史上的對聯種類有很多,比如重字聯、數字聯、諧音聯、迴文聯等等,每一種對聯的語法相同,但是難度卻不一樣。古時候的考官經常以對聯為題,來考驗應試才子的真實文化水平。

明代是對聯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唐伯虎就是對聯高手,還有號稱對聯大師的解縉,更是難得的對聯奇才。不僅如此,明代的對聯在民間也很流行,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有錢有勢的地主,逢年過節都喜歡在大門前貼上一副對聯。

清代的《笑笑錄》記載了明代的一則對聯故事,講到明朝有一位地主姓張,很有學問,而且喜歡愛逗愛笑,有一天他家裡擺上了豐厚的宴席,於是就在門前寫了一副上聯:「 老不老,小不小」。

這副對聯乍一看不解其意,很多人也對不上來。這個時候來了一位大才子叫王百穀,看到這副上聯後大筆一揮,寫出了下聯「 羞不羞,好不好」。張財主就問王百穀,能不能解釋一下上下聯的意思。

王百穀便說: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甘羅十二為丞相,小,不小。王百穀以兩位特殊時期的歷史人物作對比,姜子牙八十歲出任丞相,可算很老了,但是他乾了很多人一生都幹不成的大事業,這樣看來並不算老。戰國後期秦國丞相甘羅僅僅十二歲,論年齡來說很小,但少年當上了上卿,本事卻不算小。

眾人聽到王百穀這麼解釋,紛紛叫好,張財主就接著問:「你剛才解釋的都是上聯,那下聯怎麼解釋呢?」

王百穀笑了一下,又對自己對的下聯開始了解釋: 閉了門兒獨自吞,羞不羞開了門兒大家吃,好不好。意思是說你張財主擺的宴席如果自己一個人獨吞,那就會惹人恥笑,但是你打開門,讓鄰里鄉親都進來品嘗一番,大家都會記得你的好。

這副對聯對完後,在場之人紛紛拍案叫絕,連聲叫好,張財主聽完王百穀的解釋哈哈大笑,連忙說:「好好好」,於是打開大門,街上的人全都湧入了張財主的家中一起大吃大喝。

我們再來看對聯的精妙之處,首先「老不老,小不小」對「羞不羞,好不好」,看似是胡對一番,但是這副對聯重在的是解釋,王百穀用對聯解釋對聯,這份巧妙和構思,已經超出了對聯本身的含義,顯得十分有意境和意味。而且對聯講究對仗工整,而王百穀的對聯對仗也是十分符合對聯的語法,堪稱是一副經典的佳對。

今日話題:如果上聯是「老不老,小不小」,你能對出有意思的下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