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原是這個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2022-06-17     司馬懿     反饋

自古以來,有著很多傳統民俗,比如八月十五吃月餅等,而「寧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這句俗語其實也是個習俗,只不過比較特殊。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寧願留已經出嫁的女兒在家裡過一個秋天,也不願意讓她回家過中秋節。中秋節本來就是一家人團圓賞月聚餐的日子,怎麼到了老祖宗這里就不讓已經出嫁的姑娘回家呢?

寧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

古代對女子的束縛是很多的,她們出嫁後便是夫家的人了,也不能像從前一樣想回家就回家,就連父母生病,想回家看望也得先告知丈夫,再向婆婆報備,在得到婆婆的審批後才可動身回家。

而且已經出嫁的女兒總往家中跑會招惹許多閑話,在外人看來她之所以總往娘家跑,定是因為夫家待她苛刻或者是她與夫家的關系不好。

如果女子總是回娘家,要麼就是與婆家關系不合,要麼就是被丈夫休了,對於家裡來說,如果嫁出去的女兒經常回娘家,娘家的家裡人也會有羞恥感。

因此,不僅夫家不願意讓她回娘家,娘家為了她的名聲也是不願意留她在家中常住,而是催促她趕快回夫家去。平時想回家都難,就更別說是中秋這個重要的節日了。

但就是在這團圓的日子裡,卻忌諱出嫁的女人在中秋回娘家過節,在古人看來,中秋這天在娘家過年過節,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被夫家休了,所以,大家都忌諱的。

其實在我們如今看來,這都是老一輩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下,女性地位低,所以才會受到歧視罷了,要是現在,這種說法肯定行不通了。

為什麼不留出嫁的女兒在家過中秋?

為什麼不留出嫁的女兒在家過中秋這個問題?這在古代來說可是非常忌諱的,而且不僅是在中秋,就算是年夜飯,也不允許自己家的女兒回來,那麼就意味著會把這一年的財運全帶走。

在中秋這種團圓的日子中,卻不允許已經嫁出去的女人回到自己娘家過中秋,如果中秋回到娘家,就意味著夫家要休妻,因為在古人看來,只有被老公休了的婦女才會在娘家過中秋節。

在民間「忌回門」的習俗流傳已久,許多地方也是忌諱女方回家吃飯的,但是對於那些遠嫁女來說,趁著難得的節假日和父母相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一家人都會很高興。

「忌回門」這個習俗並不是特指中秋不能回家,其他的傳統節日也都有此類說法,比如說閨女在過年這一天也不能回去,一旦在娘家過節,可能就會為家庭帶來厄運,影響小舅子一家。

因為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子是不能經常回娘家的,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子一旦出嫁,就意味著她已經和別人組成了新家,或者已經是婆家人,而不再是自家人了。

這句俗語在今天看來沒有一點道理,只要想回家,隨時都可以,不用有這麼多的忌諱,而古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古代社會對女子的偏見罷了,你覺得呢?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