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是一個十分念舊情誼、講究落葉歸根的五千年大國,有很多優秀傳統文化至今還在傳承。父母都會在子女幼小時就教育他們:人長大後不能忘了根本,這裡的根本就是指自己的祖國。 難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應該永遠銘記祖國的養育之恩。 不求必須功成名就,飛黃騰達,只希望每個人能竭盡所能為祖國、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這也是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意義所在。 中國土地面積不是很大,物產資源也不是最豐富的,卻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養育著自己14億個子女。

用自己的力量為其成長保駕護航,即使傷痕累累,也沒有任何怨言。我們身為華夏兒女,在這片溫暖而又廣袤的土地長大,必須時時刻刻記住自己是個中國人,是炎黃子孫。 在世界的某些地區、某個角落,至今還有人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被侵占摧毀,每天都籠罩在恐懼不安的陰霾中,被戰亂、飢餓、疾病所折磨。 與之相比,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才發現自己一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國家,才知道原來安穩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只是有其他同胞在默默為我們負重前行。 而且中國過去一直在被侵占掠奪的危險困境中與敵人頑強抗爭,最終守護了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發展至今,中國煥然一新,早就擺脫了積貧積弱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繁榮富強的大國。 中國人也不似從前一樣被人嘲笑貶低,現在走出國門都可以自信地說一句:「我是中國人,我來自中國。」大部分外國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中國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自己發展的同時也不忘向其他困難國家伸出援手,提供資金資源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深入貫徹落實世界各國友好相處、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 而不是當自己的國際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國際上有了話語權時,用瞧不起的眼神看待這些困難國家。中國已經在世界樹立了開放包容大國形象,作為國民的我們也能感到足夠的驕傲與自豪。

所以我們現在有條件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永懷感恩之心,報效祖國,事實上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做到了。 無論是08年汶川地震,20年武漢新冠疫情,還是今年的河南暴雨,都生動的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都在不斷捐款捐物資來幫助這些同胞克服困難,令人感到十分溫暖和感動,也讓身處險境和絕望中的人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曾經有前輩是這樣評價中國人的:中國人民身上有著一股世界獨有的力量,那是一種溫暖而又凝聚的力量。

只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即使身處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也會時刻關注祖國的一舉一動。在這些天災人禍發生時,身在海外的僑胞也一直牽掛著祖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大概也是這麼個意思吧。中國有很多老一輩的人是從戰亂艱苦的年代走過來的,深知祖國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所以一直勤儉節約的生活。將數十年積攢的積蓄全部捐贈給國家,從而幫助那些更有需要的人。 不過有很多企業家在自己功成名就時也不忘回報自己的母校,不僅抽時間回去看望,還大手筆地捐錢捐物資。 例如劉強東給自己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了3億元,曹光彪將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捐給母校清華大學,李永興捐贈10億元用來支持母校北大的教育發展事業。

但是也有企業家捐款後卻被世人詬病,其中比較惹人非議的是電池大王鍾馨稼。鍾馨稼出生於普通家庭,十分熱愛繪畫,最後考上了一所重點藝術學校。經過學校系統的培訓,他畫畫的技術更加高超,但追求藝術的夢想往往需要高額的學費來支撐。 鍾馨稼不想放棄,不得不去做一些兼職維持生計,最終在一家電池廠打工。他某次通過繪畫出電池的生產流程,幫助電池廠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從此得到重視步步高升,在業內也逐漸有了名氣,地位越來越高,人脈越來越廣。

在第十個5年計劃時期,他在國家的大力幫助下,帶領團隊研究出了動力電池。從此名聲大噪,被稱為電視大王。 鍾馨稼逐漸將自己的市場擴展到海外,為了抓住這個機會,他受到利益的誘惑,逐漸崇洋媚外。不僅不想著回報祖國,還不斷高額賺取中國人的錢財。

2011年,鍾馨稼向美國加州大學一次性捐款七千萬人民幣。記者問他為什麼要捐給美國大學,他卻回答到:「想捐給誰,那是我的自由。而中國貧窮也和我沒有任何關係!」此番囂張傲慢的言論遭到了中國人民的指責,怒罵他吃裡扒外、忘恩負義。

曾經與他合作的公司企業紛紛撤資,與他合作的團隊也紛紛解散,身邊所有人幾乎與他斷絕了交往。自己瞬間被孤立,眼看在中國得不到幫助,於是向美國求助。 美國此時看他沒有了利用的價值,就沒有伸出援手。很快,鍾馨稼的企業面臨破產,還欠下了兩億元的債務。 曾經光芒萬丈的電池帝國就此隕落,輝煌也一去不復返。自己努力的逆襲,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追根究底,擁有聰明的頭腦和長遠的目光可以開啟發家致富的道路,但支撐企業能夠一直走下去的最基本條件是要有愛國情操。 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眼裡只有利益,而沒有情懷,最終肯定不會有好結果,只能說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