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愛孩子」和「立規矩」,兩者缺一不可


文/爸媽快來看
今天早上樂樂的心情很不好,因為她昨天在幼兒園搶了小朋友的玩具,還把積木扔向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結果樂樂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被其他同學孤立了,樂樂回家之後一直沉默不語心情很不好,她的爸爸和媽媽說什麼也無動於衷。

後來樂樂爸爸知道孩子是因為在學校受到了批評而不開心時,爸爸並沒有責怪樂樂,而是告訴她「我們在學校就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也要遵守各種規則,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從那以後在樂樂的心裡就記住了這句話,學會遵守規則的樂樂,在學校也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而樂樂爸爸對孩子的教育也告訴我們規矩的重要性,但給孩子樹立規則的時候愛和寬容同樣也很重要。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沒有規矩的話就沒有原則,而不懂得給孩子立規矩的父母也往往很難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生活中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表示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實際上不把家長當回事的孩子往往源自於兩方面原因:
1)孩子的生活太隨意、沒有規矩束縛
2)家長的教育缺乏方式、孩子不服氣
對於年幼無知的孩子來說,在他們的內心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是非觀念,只有喜歡和討厭之分,而父母對孩子的無條件順從,只會讓孩子把家長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自主觀念增強,他們聽不得苦口婆心、更不願意被家長處處嘮叨。

孩子的教育雖然離不開規矩的環繞,但一個家庭、一個生存環境離不開溫暖同樣也離不開規則,對孩子太縱容會讓孩子失去底線,但如果對孩子太嚴格的話又會讓他們產生較強的叛逆心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在追逐孩子的優秀成長,殊不知優秀成長的背後一定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是天平稱一樣平衡質量,父母就像是天平秤里另一端砝碼,能夠在質量不等的時候適量調整直至平衡,而關於孩子成長里立規矩這件事情,家長就要像天平稱另一端的砝碼一樣,既要做到「愛孩子」的溫暖又要做到「立規矩」的標準。
那麼,在「愛孩子」和「立規矩」里家長該如何做好平衡里的另一端砝碼呢?
1、家長要正確理解什麼是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情看起來簡單、實則過程複雜又細膩,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規矩要求是「你今天必須要這些菜吃完」,這種教育並不是規矩而是對孩子的強制性行為,而在這種強制性行為的規矩下也往往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什麼是規矩?所謂的規矩就是有開始、有過程、也有結束三個方面,分別對應的是「開始-規矩設立、過程-全家參與、結束-形成習慣」,簡單地說規矩是放在大環境下誰都需要遵守、而不是針對孩子單獨設立。
如果規矩是單方面為孩子而立、對孩子來說就是自由的禁錮,而孩子也會產生「憑什麼要我這樣做」的不公和叛逆心,倘若規矩是人人都需要遵守的統一,那麼在孩子的內心就是另一種體現「人人都需要遵守的規矩為什麼自己不遵守呢」?因此家長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建立在全家一起遵守的紀律之上。
2、愛孩子要守住不越線的規矩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他們一邊給孩子立規矩、一邊無條件地為孩子付出全部,甚至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還會幫孩子承擔後果,以至於在時光的轉變下最終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自於天性也是發自於本能,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定是出自於有規矩的家庭。

規矩是為了讓生活變得井井有條更有秩序一些,但立規矩不僅要出現在孩子的身上,家長還要給自己立下規矩,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害怕他們摔跤、被碰著,更不要擔心孩子衣服穿少、飯吃的不合口,孩子有需求他們自己會表達出來,若家長越線為孩子安排好一切,那麼孩子就會失去表達的機會,同時在家長的過度參與里也會失去童年的自由。
也就是說,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還要給足孩子自由,對孩子就要像放風箏一樣,既要讓孩子飛得足夠高又要讓他們不會斷線,而規矩就是那條不會斷掉的線,可以讓孩子在廣闊的天空下守住自己的本心,不會在複雜且充滿誘惑的生活里迷失方向。
3、規矩的目的在於教育、並非限制
在孩子守規矩的這條教育路線里家長還要明白,我們給孩子立規矩的目的在於教育、而非限制,一個有規矩的家庭,一位有規矩的父母,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注重的是孩子的人格獨立和德行兼優,在這份注重孩子人格獨立的德行兼優里家長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內外一致-在家垃圾要扔垃圾桶、出門更要扔垃圾桶,不要在家裡一套、出門又是另一套
第二,態度一致-規矩就是規矩、不合理的要求就要喊cut...不要混亂孩子對規則邊界的意識
第三,全家一致-說好了一天就吃一根冰激凌、其他家長都要遵守、不要悄悄滿足孩子

總體來說,給孩子立規矩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陪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去經營良好的家庭環境,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而家庭環境也是天平秤里持平最簡單的平衡砝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