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健康成長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娛樂時間。雖然有錢、有玩具、有組織的活動都是有益的,但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玩我們覺得無聊的遊戲的需要。結構化的活動填滿了孩子們的時間表,這讓他們失去了工作
孩子健康成長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娛樂時間。雖然有錢、有玩具、有組織的活動都是有益的,但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玩我們覺得無聊的遊戲的需要。結構化的活動填滿了孩子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失去了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夢想、幻想和機會。這些曾經是我們童年與上一代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今天的孩子很少理解它們。

自由發揮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一個沒有想像力的孩子,手裡拿著一張紙不能玩,折半個小時以上;沒有想像力的孩子,一個人拿著棍子和海邊的一堆沙子是不可能快樂的…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幾乎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歌、一首詩、一首舞、一幅畫、一個劇本和一個遊戲,而無需事先計劃。」
孩子如何從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活動中獲得收穫和樂趣?在遊戲中,孩子逐漸知道什麼是可接受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

玩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研究人員認為,玩耍可以訓練孩子應對意外情況的能力。博爾德科羅拉多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馬克比科夫認為,「玩耍就像萬花筒」,是隨機的,有創造性的。他還認為,從根本上來說,玩耍可以增強孩子的靈活性和創造力,當他們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或處於新的環境時,他們會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因為玩耍有一定的風險——玩耍中的動物警惕性較低,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所以玩耍行為很可能給了動物一定的生存優勢,它會繼續進化,繼續。事實上,遊戲有很長的進化歷史。新皮層是與高階思維相關的腦區。去掉這個腦區的老鼠還能正常玩耍,說明玩耍的動力來自腦幹。腦幹早在哺乳動物進化之前就存在了。
這意味著與玩耍相關的主要神經迴路位於非常古老的大腦區域,它們通過遺傳在動物體內代代相傳。如果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玩耍會怎麼樣?雖然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是很多心理學家都很擔心。父母應該是互相玩耍的主人
能和孩子一起玩的父母是好父母。但是一提到和孩子玩,很多家長就頭疼,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多年來觀察到,兒童遊戲經歷三個階段:練習遊戲、象徵遊戲和常規遊戲。

1練習遊戲
出現在孩子出生後兩年內,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各種動作的重複。比如剛到高底座的積木一遍一遍的推,小車一遍一遍的來回拉,樂此不疲。
1個象徵性遊戲
即出現在幼兒園或學前班的《模仿遊戲》,通過學習使用不同的符號獲得了最重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孩子們經常模仿成人的活動,比如「過家家」、「小醫院」、「逛街」等等,裝扮成想像中的人物。
1場常規比賽
它從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著統治意識的萌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選擇玩伴,選擇玩耍時間,改變玩耍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的方法。
以下幾點具體幫助你在和孩子玩耍時有更多的想法和想法:
1玩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
和孩子一起玩,首先要觀察他們的興趣在哪裡,跟著他們的興趣走,不要強迫他們去做另一件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他今天喜歡積木,就玩積木。

對孩子做同樣的事情
讓孩子把你當夥伴。比如孩子是積木,積木,你也會像他一樣積木。他在玩卡車,你在玩卡車。過一段時間,他自然把你當玩伴,會關注你作為玩伴在做什麼。這樣你就有機會引導他探索新的玩法。
不要說「教你玩」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嘗試新的玩耍方式,注意你的語言。千萬不要說「我教你彈」或者用命令式的語氣。
比如「你把火車開到門口」就有居高臨下的語氣。你可以試著告訴你的孩子,我想開車去那裡。你想開車去哪裡?我在火車上放了藍色積木。你想在火車上放什麼顏色的積木?
這樣,孩子有了樂趣,也有了自己的選擇和思考空間,鍛鍊了各方面的能力。
4準備兩套玩具
和孩子玩的時候,有的玩具不妨準備兩套,比如兩輛卡車,可拆卸的玩具,比如積木,可以一分為二。這樣,在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就可以用自己那份玩具給孩子演示,而不是從孩子那裡「搶」玩具。

5多玩「過家家」
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遊戲,這種遊戲往往不需要玩具。比如父母在做飯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帶一個盤子和兩個勺子,讓他們在旁邊玩做飯的遊戲。孩子會很喜歡,會漸漸走出廚房空間,甚至會喜歡在客廳做飯。玩家庭遊戲可以培養孩子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陪孩子玩手機是一種「冷暴力」
美國的一項新研究給許多父母潑了冷水。一邊玩手機一邊帶孩子可能很危險,因為會給孩子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從而影響親子互動。
父母陪孩子玩手機,在精神上確實可以稱之為一種「冷暴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都是平時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如果只是單純的和孩子呆在一起,不會起到很好的互動作用。父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玩手機上,會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