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從背後抱住他,「我們都可以重新開始。」
晚餐後,他們坐在陽台上,看著城市的夜景。早春的晚風還帶著涼意,但已經沒有了冬日的刺骨。
「我辭去了公司的工作,」陳浩突然說,「和明達合夥開自己的事務所。」
這個消息讓林悅驚訝。陳浩在那家知名建築公司工作多年,一直很穩定,雖然經常抱怨缺乏創作自由。
「什麼時候決定的?」
「住院期間,」陳浩回答,「我意識到生命太短暫,不能浪費在不喜歡的事情上。而且自己創業,時間更靈活,可以多陪陪你...和孩子。」他說到最後兩個字時,聲音變得異常柔軟。
林悅靠在他肩上,「聽起來是個好決定。」
「還有,」陳浩猶豫了一下,「我和父母談過了,明確了我們小家庭的界限。他們表示理解。」
這是更大的改變。陳浩一直避免與父母討論界限問題,認為那是不孝的表現。這次坦誠交流,標誌著真正的成長。
「我很驕傲你這麼做。」林悅真誠地說。
夜色漸深,他們回到室內。林悅在洗漱時,陳浩從背後抱住她,看著鏡中的兩個人。
「我每一天都會證明,我值得你和孩子。」他輕聲說。
三個月後,林悅的孕肚已經明顯。產檢顯示胎兒健康活潑,是個女孩。陳浩欣喜若狂,當天就去買了一大堆粉色的小衣服和玩具。
他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也逐步走上正軌,接到了幾個有意思的項目。雖然收入不如以前穩定,但他的精神狀態明顯改善了,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陪伴林悅。
周末,他們常常一起去孕婦瑜伽班,然後散步到公園,討論嬰兒的名字和育兒計劃。這些平凡的幸福,在經歷過生死考驗後,顯得格外珍貴。
婆家的改變也持續著。婆婆現在會先打電話詢問是否方便來訪,而不是突然出現;帶來自己做的菜,卻不再批評林悅的烹飪;給未來的孫女織小毛衣,卻不強求他們接受每一件。
這種健康的距離反而讓關係更加融洽。林悅開始真正把公婆當作家人,而不是對手。
在一個溫暖的春夜,陳浩為林悅準備了一個特別的晚餐。陽台上掛滿了小燈,桌上擺著她最喜歡的食物,中央放著一本精心包裝的書。
「這是什麼?」林悅好奇地問。
「打開看看。」
那是一本建築設計圖集,封面上寫著「家園——陳浩建築設計作品選」。林悅翻開書頁,驚訝地發現裡面全是各種家的設計——從鄉間小屋到都市公寓,每一棟建築都充滿溫暖和細節。
「這些都是我住院期間構思的,」陳浩解釋,「每一個設計都融入了我對家的理解——空間如何影響關係,環境如何塑造記憶。」
林悅一頁頁翻看,被這些精巧的設計深深吸引。在書的最後一頁,她看到了一棟熟悉的住宅——他們自己的公寓,但經過重新設計,增加了嬰兒房和更大的工作空間。
「這是...」
「我們的家,」陳浩單膝跪地,不是求婚,而是重新承諾,「我希望能重新裝修,為我們和女兒創造真正的家園。你願意再次相信我,與我共同建造這個家嗎?」
林悅眼中盈滿淚水,她拉起陳浩,緊緊擁抱他,「我們一直在一起建造這個家,即使在我們迷失的時候。」
他們相擁站在陽台上,俯瞰城市的萬家燈火。每一盞燈後面都是一個家庭,有著自己的悲歡離合。他們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卻因為幾乎失去而更加懂得珍惜。
林悅感到腹中的孩子輕輕踢動,仿佛在表達自己的喜悅。她拉著陳浩的手放在那個位置,感受著新生命的活力。
「她等不及要加入我們了。」陳浩笑著說。
「她會有一個好父親。」林悅真誠地說。
夜幕低垂,星星在都市的光污染中依稀可見。陳浩輕輕哼起一首老歌,林悅靠在他肩上,感受著這一刻的完整。
他們知道,未來的路不會一帆風順。仍有挑戰和分歧等待解決,但有了一樣東西——共同的承諾和清晰的方向。
那個除夕夜的危機,幾乎摧毀了一切,卻也成為重建的契機。從破碎的信任和幾乎失去的恐懼中,他們找到了回歸彼此的道路。
而這條道路,將引領他們走向真正的團圓。
有些分離,是為了更好的重逢。
有些破碎,讓完整更加珍貴。
那個除夕夜的拋棄,最終教會他們如何真正相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