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這3個視覺心理,讓觀眾一眼看出你在拍什麼(理解越早越好)

2023-11-26     招財豬     反饋

視覺平衡作品看起來穩定,使觀看者感到舒適,並令眼睛愉悅。不平衡的作品看起來不穩定,會產生張力,並使觀看者產生緊張和憂慮的感覺。有時攝影師也會故意創作出不平衡的作品,來實現我們所需的特殊畫面情緒。

對稱平衡與非對稱平衡

在攝影中我們所能涉及的視覺平衡分為兩種類型,分別是對稱平衡和非對稱平衡。對稱的平衡可以通過在場景中心水準或垂直繪製一條假想線,並使每一半相同或視覺上相似來建立。這種平衡會產生秩序感,穩定感,合理性和形式感,通常用於建築攝影中。

非對稱平衡可抵消在三維結構中具有相同視覺權重或相等物理和視覺權重的不同元素。不對稱的平衡更多地基於藝術的直覺,而不是公式化的過程。簡而言之,在非對稱平衡中場景兩側並不相同,但是看起來具有相同的視覺權重。在創作時要記住,某些元素和特徵比其他元素具有更大的視覺權重,通常遵循以下準則。

色彩主導的非對稱平衡:

顏色具有影響其視覺權重的三個主要特徵(色調,飽和度和色相)。

色調:深色在視覺上的重量比亮色更重。黑色是視覺上最暗的顏色和最重的重量,而白色是視覺上最淺的顏色和最輕的重量。但是形狀的大小也很重要。例如,較小且較暗的形狀可以與較大且較亮的形狀平衡。 飽和度:較飽和的顏色在視覺上比較中性的顏色更重。 色相:暖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比冷色(藍色,綠色和紫色)​​具有更大的視覺份量。

數量主導的非對稱平衡:

元素的佔比非常重要,較大的佔比的元素在視覺上比較小的元素有更大的權重,但是一組較小的元素在視覺上可以平衡較大佔比的視覺權重。

質地主導的非對稱平衡:

具有紋理的場景元素比沒有紋理的具有更大的視覺權重。

在拍攝時,平衡是需要注意的重要原則,但是不要僅僅堅持純粹的靜態對稱性,嘗試非對稱這種心理上隱含的平衡,讓即使偏離的主題也可以實現視覺上的穩定。

很多攝影師都喜歡儘可能地填充構圖,讓觀眾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在主題上。但是,照片不僅僅是拍攝的物體,還包括環境和空間,並且攝影中空間的運用可以極大地改變圖像的氛圍和敘事。嘗試思考一下我們是如何瀏覽圖像的,我們瀏覽圖像的方式與閱讀文本的方式完全相同:從左至右。

觀眾查看圖像的視覺行為方式對攝影師而言非常重要,因為知道眼睛介入的位置會影響整個圖像的構成,場景的主要焦點放在何處,以及使用哪些元素來引導觀眾圍繞構圖。對於從左至右的觀看行為來說,將被攝對象放置在構圖的右側,而左側則為負空間效果會更好。這樣一來,眼睛就可以穿過負空間並停在被攝對象上,而不會移出構圖。

但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假設我們要拍攝人像題材。則需要在被攝對象前方創建一個負片空間,使其展開敘事。如果人物的面部後方空間大於前方,且面部貼近構圖邊緣,將產生一種有壓抑的幽閉感。

當拍攝包含運動的主題時,我們需要根據拍攝對象的運動方式,調整主體在構圖中的位置,促使觀眾自然地理解場景的敘事。假設,運動的被攝對象位於構圖的左側,並且朝向右側,這樣可以給觀眾一種運動主體進入場景的心理暗示,並讓被視覺焦點進入場景。當然反之亦然,我們也可以讓主體位於構圖的右側,並且朝向右側,給觀眾一種運動主體離開場景的心理暗示,並讓視覺焦點移出場景。

視覺心理學是一門極為廣闊的學科,本文僅簡要地談到了與攝影有關的一些較常見的原理。如果您覺得這很有趣,不妨在按下快門前,將這些原則納入拍攝思考,以不同的方式觀察周圍的世界。

關注粉絲團「瘋攝」,給你最棒的攝影知識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