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3歲嬰兒飲食、睡眠、疾病……常見的育嬰困擾匯總

2023-11-24     招財豬     反饋

8、餵奶需要定時定量嗎?

為了讓寶寶身體正常發育,「定時定量」似乎成了嬰兒喝奶的金科玉津,然而很多父母會發現,小寶貝根本就不吃這一套,有的一邊喝一邊睡,常常喝不完該有的量,有的喝兩口停下來,不到下一頓,又吵著要喝奶,這些狀況讓家長們懷疑,「定時定量」真的做得到嗎?是不是絕對需要遵守?

「正解」

寶寶和成人一樣,也有胃口不好的時候,飽不飽,他自己最知道,如果他很快喝完奶或提前哭,就表示可以再增加奶量;如果喝了一點點就不喝了,爸爸媽媽應先搞清楚,寶寶有沒有不舒服,環境中是否有吸引、令他分心的事情,而不必勉強他喝到一定的量,同時,也不必要嚴守3小時餵食1次的方式,差個半小時、1小時,並沒有關係;睡前的一餐,給他喝多一點,寶寶可能就一覺到天亮,不會半夜吵著喝奶。

9、該不該給寶寶吃奶嘴?

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有吃奶嘴的經驗,奶嘴是爸爸媽媽們安撫寶寶哭泣的有效法寶,但是一旦寶寶養成吃奶嘴的習慣,又可能造成他口腔變形,令家長們又愛又恨,該不該讓寶寶吃奶嘴?吃奶嘴真的會造成口腔變形嗎?

「正解」

寶寶由出生至2歲的階段屬於口慾期,必須藉由口慾滿足,得到安全感與精神的撫慰,除了喝奶之外,吃奶嘴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所以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奶嘴對寶寶的性格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

但是如果吸奶嘴成了習慣,長時間、用力地吸吮劣質的奶嘴,就會使得寶寶齒槽變形、嘴巴變尖、咬合不正,以致影響他日後的人際關係,因此,家長除了要替寶寶挑選品質好的奶嘴外,如果長牙之後仍吵著要奶嘴時,可以拿別的東西吸引他,慢慢戒掉這項習慣。

10、錯過打預防針的時間,該怎麼辦?

一般的家長都會謹記寶寶打各種預防針的時間,可是偶爾也有糊塗的爸媽把這檔重要的事給忘了,或是碰巧寶寶身體不舒服,而錯過接種的時間,遇到這些狀況,是不是可以補救?該如何補救呢?

「正解」

寶寶的預防注射通常都在兩劑以上,時間間隔約1~2個月,錯過了第一劑施打的時間,可以立刻補打,但是錯過第二或三劑,有些則必須從頭補打。具體情況要找醫生說明清楚。

11、寶寶多大開始發牙?

每個寶寶身體發育的進度不相同,可能在某方面快,而某方面慢,但是大致上不會離標準太遠,對於所有的家長而言,發牙是一件大事情,因為這是寶寶出生後才長出來的東西,同時也關係到他可以吃的副食品種類,於是爸爸媽媽們就會在意寶寶發牙的時間,而頻頻詢問醫師:我家的寶寶怎麼還不長牙?是不是鈣質不夠呢?

「正解」

胎兒在母體中約4、5個月大時,牙齒已經在鈣化、成長,出生後到6個月大期間,會長出下門牙,慢一點的也會在7個月大時長出,不過由於這時候由母體帶出來的抗體已經漸漸消失,抵抗力較弱,寶寶又喜歡啃咬東西,便容易感染疾病,而有發燒癥狀,為了避免寶寶啃咬不潔的物品,可以用濕紗布去按摩他的牙床,減緩不適感。

12、寶寶還不太會爬,就開始學走路,該怎麼辦?

寶寶由躺而坐而爬,最後進展到站立、走路,有一定的發展時程,專家們也一再強調「爬行」對寶寶的重要性,可是很多寶寶卻「越級」發展,還不太會爬,就開始興致勃勃地學走路,遇到這種問題,家長們該怎麼辦呢?

「正解」

七坐八爬,指的是寶寶身體能力的發展時程,有的寶寶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並沒有太大影響,爬行時會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骨骼與內臟器官,不會爬就會走的寶寶,長大後平衡感與智力的發展,都會不如同齡的孩子,事實上,有些寶寶並不是不會爬,而是懶得爬,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和他一起爬或拿玩具誘導他),增加寶寶爬的意願。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