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決定口袋」讓你變富有的,不是能力,而是3種富人思維

2021-08-19     司馬懿     反饋

在一個缺水的村莊裡,有兩個小夥子同時發現商機——把遠處河中的水弄來賣給村民。

只是,如何把水弄過來,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個小夥子找來兩個桶,每天挑水賣;另一個小夥子則請了幾個人,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修出了一條水管。

就在前者笑話後者幾個月沒有收入時,後者的水管通水了,大量的水賣給村民,不僅輕鬆,收入還是前一個小夥子望塵莫及的。

更鮮明的對比是,前者不挑水,便沒有收入;後者就算「躺平」,也會有源源不斷的「睡後收入」。

這真是眼界決定高度。

當一個人可以放下眼前的利益,選擇「吃虧」,甘於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長遠的規劃,延遲滿足,精心等待時,複利效應便會誕生。

就如中國傳統史學的開山鼻祖左丘明所說:「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把眼界放寬,考慮事情長遠些,能夠去為了長遠的目標潛下心先投入,如此,成功不遠矣。

這亦是富人的思維。

曾有研究表明,很多創業成功者,在上大學時,往往不會選擇容易上手、重複性比較高的工作,他們更傾向於有挑戰性能成長的的工作。

這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如何組織、交流,甚至運作,更讓他們明白,時間不是金錢,與賺錢比起來,讓自己值錢,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在《我對年輕人第一份工作的建議》中也說:

「第一份工作哪怕工資比在其他公司低20%工資,但如果有很大成長空間,也要選擇留下來。」

因為它可以讓人快速成長,如養成好的職業習慣、獲得優秀的專業技能,或擁有縱觀全域的能力。

看上去工資低了,是一種「吃虧」,實際上自我得到提升、自己更加值錢,這即是最高級的存錢方式。

把眼界放寬,不因眼前的利益去做重複之事,給自己一點時間,規劃未來,充滿希望;

把格局放大,不因計畫的遙遠而輕易放棄,給自己一個機會,提升自我,笑談人生。

與其賺得一份辛苦錢,不如多做讓自己值錢的事,讓財富「主動」找你。

/www/bananadaily.net/web/images/image/2098/20983749.avif

「股神」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說:

「富有的人生,不需要特別複雜的理論,只需要以一些簡單可操作好的觀念作為引導就好。」

縱觀古今,那些成為富人的人,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少定些目標,少做些不重要的事,「懶一點」,讓自己的精力更集中;

不沉迷現狀,不畏懼未知的挑戰,「敏感點」,讓自己更勇敢;

不只看利益,不放棄提升的機會,「吃點虧」,讓自己的價值不斷增長。

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維,一個人的改變,不是讓他做什麼。而是改變他的思維方式。

思維往往決定一個人的結局,與其思考怎樣變富,不如先思考如何擁有富人的思維。

他人的成功我們不可複製,但他人的智慧和思想卻是我們能夠學習和借鑒的。

只有改變了思維方式,人生才會真正的發生變化。

路上時常有陰影,但抬頭總能看見光。我想做你的光,為你指引人生的方向。

上一頁
2/2